事实上,近年来,有关部门出台了有关规定,未成年人在未经父母同意的情况下大额消费后能否获得退款。
例如,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发布的《网络主播行为规范》明确规定,主播不得使用有组织炒作、雇用喷子刷礼物等方式,宣传“刷礼物抽奖”进行暗示或引诱,鼓励用户大额“打赏”,引诱未成年用户以虚假身份信息“打赏”或“打赏”。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为促进消费提供司法服务保障的意见》指出,网络游戏、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网络直播服务、收取充值费用、接受直播服务等违法行为. 对于奖励,消费者有权依法要求返还游戏充值费和打赏费。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网络直播平台等,花费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的,消费者有权要求依法返还款项。
针对盲盒消费,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规范盲盒经营活动的指导意见(试行)(征求意见稿)》,拟对盲盒销售的内容、形式、销售对象等作出规定。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制定《上海市盲盒经营合规指引》,规范上海市行政区域内的盲盒经营行为,为盲盒经营划定“红线”。
但是,很多现象在法律规定之后并不会消失。 有法律界人士指出,出台相关规定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未成年人大额消费的行为,并不是为了阻止未成年人消费。 以购买游戏卡为例。 如果孩子少量购买,即使没有征得家长的同意,购买仍然有效,商家可以拒绝退款。 如果双方协商不成,只能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父母只有做好教育才能治本
调解之初,该文具店经营者向普陀检察院检察官提出诉求:卡片一经拆除,不得再销售。 我正常操作,没有出现强买强卖的行为,有什么不对的,为什么要退款白白吃亏呢? 很多网络服务商拒绝全额退款的原因也是一样的。 他们为充电宝提供了相应的服务,监护人对其未成年人监护不力应承担部分责任。
应该说,商人的观点是有道理的。 有律师指出,虽然经过调解,商家同意退款,但这是双方协商的结果。 因为一般的游戏卡牌并不是烟酒等明令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的商品,从法律角度来说,商家不一定有过错。
在近日浦东法院公布的一起典型案例中,未成年人盗窃其父亲10万元用于网络游戏充值。 经法院调解,游戏公司退还了大部分充值金额。 审判长指出,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并非简单等同于支持返还全部涉案财物,而是需要根据案件特点具体分析。 例如,每次充值行为是否归结为“与未成年人年龄和智力不符”的情况,监护人是否未尽到监护责任,平台对未成年人交易的识别和限制是否存在过错,消费的金额是否虚拟财产是否可以扣除相应的价值等。
其实,要防止未成年人落入“消费陷阱”,除了多关注经营端,家长平时的教育更为重要。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类似问题的主要责任在家长。 他指出,家长要履行好监护人的监护引导责任,明确告诉孩子什么能买什么不能买,培养孩子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观念。 比如,家长可以多陪孩子到外面逛街,趁机培养理财意识,告诉孩子如何鉴别商品的价值。
“如果父母不履行监护职责,甚至不给孩子自己的银行账户,出了问题还归咎于外部环境,只能治标不治本,”熊丙奇说。
Copyright © 2002-2022 zb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备案号:网站地图